【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选登】我眼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布于: 2024-12-06 08:17
阅读: 98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第一次接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书本中的理论,是撰写在历史课本中的黑体文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关于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运作的原则和机制,以及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关系的原则和机制的制度。”后来,才明白,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撰写在书本中的理论,不仅是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章节中的条文,更是篆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纹路。
第一次接触人大选举,是在延安上大学期间,院里给在校每个人发了一张选民登记证,红色的,印象很深刻,当时我们懵懵懂懂,不明白这张票的含义和重量。后来又给大家发了选票,我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选票的有效票是画圈的。
第一次接触人大工作,是刚参加工作没多久,镇上组织召开人代会,竟将人代会和党代会傻傻分不清,经过一次人代会的筹备工作,才深刻的理解了人大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而后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经过2016年、2021年的大换届,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全过程参与和全过程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
作为基层人大干部,我眼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就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工作中,从上班之初的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到现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每一步都是人大代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人大工作的进步,都是中央政策在基层落实的缩影。换届工作中,每一次的宣传都是让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传递到群众身边,每一次的选民登记摸排都是深入群众的表现,每一次的提名、酝酿、推荐初步候选人都是民意集中的体现,每一次的选举大会,规模大、范围广,真正将群众的意愿体现在一张张选票上,体现在一笔笔的符号上,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监督工作中,人大代表对镇政府的各项工作进行视察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倒逼镇政府相关业务部门、科室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作者:李香,官道镇人大干部)
分享